又把脉?
小夫妻顿时面露不满,这位年轻的张医生医德还不错,但医术明显不如鹿神医,再把一次脉又有什么用呢?
鹿滢柔和地笑了笑,拍了拍张医生的肩膀:“他虽然年轻,但辨证水平一向很好,又得到过鹿医生的指导,只是因为少有单独给病人治疗的机会,才会有点束手束脚的。你们放心,他开的方子会给鹿医生审核的,要是不行,会直接打回来。”
这话既是说给他们听的,也是说给张医生听的。
张医生登时心里有了底,让孩子再次平躺下来。
鹿滢也上前给她把脉。
患儿母亲在一旁忧心忡忡。
“我家宝宝半年前得过一次重感冒,前后折腾了两个星期才好,在那之后就一直咳嗽。虽说咳吧,但也不算严重,可持续的时间太长了,半年多了还没能断根,所以我们才过来的。”
鹿滢点点头,简单翻看了一下孩子之前的诊疗记录,“她那次感冒都吃了什么药?”
患儿母亲指了指病历,“处方都在这里面了。”
鹿滢翻了翻果然找到了处方,发现有西医的也有中医的。
“你们还带她看过中医啊?”
“当然了,我们家乡人都挺相信中医的。那次看西医一周没好,我们就带她去看的中医,吃完两服中药,她的感冒症状明显消退了不少,就是咳嗽总是反反复复个没完,特别烦人。”
鹿滢了解后,扭头看向张医生。
“孩子的脉象如何?”
张医生表情略显忐忑:“应该是弦数。”
“还有呢?”鹿滢冲他挑眉,“你学把脉学了那么久,平日考核的成绩也不错,自信点!”
张医生想了想,语气坚定了些:“右部弦而兼硬。”
鹿滢露出了笑容:“对,这样不是很好吗?你把脉的结果跟我是一样的。”
张医生蓦然松了口气。
随即鹿滢对他抬了抬眉,示意他继续问。
张医生深吸一口气,低头询问孩子:“告诉叔叔,你这段时间,有没有觉得身体有哪儿不舒服啊?不管是哪里不舒服,都可以说。”
他先脉诊,再问诊的习惯也是跟鹿滢学的。这样能避免问诊时陷入先入为主的误区,影响诊脉的结论。
孩子答话没那么利索,但张医生耐性很好,就算孩子回答的慢也并不催促。
十几分钟过去,才把自己想问的全都问完了。
总结来说就是,这个患儿有时候心热、身热,没有什么食欲。
咳嗽时候伴有痰涎,不是干咳,而是湿咳,常觉得四肢无力,不想动。
前医曾给她开过清热止咳的中药,服用之后有些效果,但没过多久病情就开始反复,以至于咳嗽的病根一直没除。
“她会一直咳嗽,就是那次感冒落下的病根。”
张医生这么说,小夫妻连连点头,他们也知道是这个原因,但换了好些医生了,就是一直治不好。
他抽出那次感冒时孩子服用的中药方,拿给鹿滢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