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十五军团两战两捷
1935年的夏天,陕西省长安县显得格外炎热,路边的白杨树卷起了叶子,鸣蝉在浓密的树叶之间,声嘶力竭地叫着。此时,无论是富人,还是穷人,都躲在阴凉的地方乘凉,他们光着膀子,依然还感到不解气,甚至还想把皮都拔下来凉快凉快。但就在长安县的洋峪口,一群人正聚在一起紧张地商议着什么,汗水打湿了衣服,他们也丝毫不在意。这些人就是从鄂豫皖根据地撤离出来,经过长征刚刚抵达陕西的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。
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,日寇进一步入侵华北,蒋介石继续推行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反动卖国政策,华北主权逐步丧失,民族危机空前严重。党的遵义会议后,中央红军在党中央、毛泽东的率领下,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,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,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并继续北上。
得知这一消息后,红二十五军才在长安县洋峪口召开紧急会议,分析形势,研究我军的行动方向。会议指出,配合主力红军行动是当前最紧迫的战斗任务。为此,会议决定,红二十五军西征,牵制打击敌人,配合一、四方面军北上。但经过18天之久的转战之后,因当时不知第一、第四方面军行动的准确消息,而敌军又日益集中,为避免陷入被动,红二十五军立即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合。
9月7日,在徐海东、程子华的率领下,部队进至陕北根据地的合水县豹子川,不久进到永宁山,和陕北的党组织取得联系,同地方领导同志见了面。9月15日,红二十五军在陕北党组织、红军和人民的一片热烈欢迎声中,胜利抵达延川县永坪镇。
毛泽东到达延安(油画)
红二十五军的到来,大大增强了红军在陕甘宁地区的实力。因此,两军会师后,于9月18日在永坪举行了联欢大会。周围几十千米的赤卫军和群众纷纷赶来参加。
联欢大会上,刘志丹和徐海东先后讲了话,号召两军亲密团结、携手并肩,为共同粉碎敌人“围剿”、巩固和扩大陕北革命根据地、配合主力红军行动而战。
会后,在党的西北工委和鄂豫陕省委合组的陕甘晋省委主持下,陕北红军和红二十五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。全军团共7000余人。军团长徐海东,政治委员程子华,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,政治部主任高岗,副主任郭述申。军团设立司令部、政治部、经理处、卫生部、交通队和手枪团,下辖3个师:第七十五师由红二十五军改编,第七十八师由陕北的红二十六军改编,第八十一师由陕北的红二十七军改编。
就在红十五军团组建前后,对陕北根据地的第二次“围剿”失败后,蒋介石为实现消灭我最后一块根据地和红军,使北上红军主力无立足之地,进而达到全歼红军企图,调集10余万兵力,采用南进北堵、东西配合、逐步向北压缩方针,于7月开始对陕甘根据地发动第三次“围剿”。
当时,敌人以南线的第六十七军由中部北进,其军部率第一零七师进驻洛川,其第六一九团一个营进占羊泉;第一一零师、第一二九师沿洛川至延安公路推进至延安;第六八五团驻甘泉,维护南北交通。
面对敌人优势兵力的进犯,陕甘红军在以刘志丹为主席的西北军委领导下,采取集中主力、各个击破的方针,先在东线的绥德、吴堡地区击溃晋绥军,接着又转移兵力打击北线敌人。
就在这时,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,从而大大增强了反“围剿”的力量。但当时的东北军对此作了错误的估计,妄图以优势兵力迅速取胜,当即就由第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指挥3个师由中部经洛川向北进攻。
延安颂